• 首  页
  • 人员构成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实验设备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首页>> news>> 2025年6月组内文献阅读汇报



文献标题:From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to non-Hermitian degeneracy: a manifestation by planar plasmonic metasurfaces


非埃尔米特简并或例外点( EPs )是非厄米系统的独特性质,它带来了大量的反直觉现象。等离激元结构中的电磁谐振是典型的非厄米系统,具有辐射和吸收过程以及本征模式的非正交性。研究内容:研究了基于暗模式和亮模式面内耦合的平面等离激元结构中的电磁谐振。通过改变两个模式的耦合强度,可以找到电磁谐振态的一个EP,并由宇称-时间( PT )对称性的自发破缺来保证。从散射光谱的导函数中可以观察到从PT对称的未破碎相到破碎相的转变。创新点:系统地研究并找到了一种由平面超表面支持的QNMs的非厄米简并度的方法。将时间耦合模理论( TCMT )应用到双耦合模系统中,得到了两个QNM发生EP的条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1.77 THz处的暗模式和1.77 + 0.14i THz处的亮模式组成的平面结构。暗模起源于连续态( BIC )中的受对称性保护的束缚态,它禁止与辐射耦合。因此,共振频率的虚部消失。通过在旁边添加偶极子模式,对称性被打破,BIC变为准BIC。文章结论:不仅简化了实现等离激元共振模式非厄米简并的结构,而且为开发高质量的EP基传感器提供了平台。



文献来源:arXiv 作者:Bo Wang,Yiwen E,Shan Yin, Jianing Chen,and Li Wang



报告人:王艺


Topological guided-mode resonances at non-Hermitian nanophotonic interfaces 非厄米纳米光子界面中的拓扑导模共振


非厄米和拓扑性质在光子结构中因其独特的光学现象而备受关注,这些现象包括与宇称-时间对称性相关的波动力学、复杂光子带结构中的拓扑相变等。尽管传统方法在光子学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尺寸限制、光谱特性敏感性等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子学类比的1D Dirac方程,用于描述光子Jackiw-Rebbi态,并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展示了这种态在频率和波矢域的独特空间和光谱特性。创新点一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子学类比的1D Dirac方程,用于描述光子Jackiw-Rebbi态。二是展示了这种态在频率和波矢域的独特空间和光谱特性,以及其对随机参数误差的鲁棒性。文章结论为文章的理论预测了在复杂频率域中的拓扑GMR态及其独特空间和光谱特性,这些特性对随机参数误差具有鲁棒性。文章总结称,这种拓扑GMR态为创建紧凑、稳定的光子谐振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启发在于通过理论推导的形式得出了k=0时对应的两个本征态,分别对应着超辐射态和亚辐射态,即对应泄漏型广义米氏共振和BIC。揭示了在JR state的形成前存在BIC的必要性。

文献来源: Nanophotonics 2021; 10(7): 1853–1860 作者:Ki Young Lee, Kwang Wook Yoo, Youngsun Choi, Gunpyo Kim, Sangmo Cheon, Jae Woong Yoon* and Seok Ho Song*



报告人:付子怡

文献标题: Active control of the toroidal dipole and quasibound state in the continuum based on th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hybrid dumbbell aperture arrays 《基于对称与非对称混合哑铃孔径阵列的环形偶极子与连续介质准束缚态主动调控》


超表面为在亚波长尺度上操控电磁波提供了创新方法。近期的研究进展聚焦于环形偶极子(TD)和连续域准束缚态(准BIC)模式,由于它们能够增强光 - 物质相互作用,故而极具吸引力。然而,大多数具有TD和准BIC模式的超表面在制备后呈现出被动电磁响应,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提出通过将对称和非对称铝哑铃形孔径阵列与相变材料锗锑碲(Ge2Sb2Te5,GST)集成,实现对TD和准BIC模式的主动控制。研究内容1:改变几何参数以破坏结构对称性会在非对称混合哑铃形孔径阵列中诱导出准BIC模式。GST发生从非晶态到晶态的相变时,由于GST电导率的变化,TD和准BIC模式均可实现动态可调。创新点:对称和非对称混合哑铃形孔径阵列为产生可调谐的TD和准BIC模式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文章结论:通过比较对称和非对称混合铝/相变材料,得出后者为在太赫兹调制器和滤波器提供新方法。启发:通过GST直接做结构进行动态可调的研究。



文献来源 作者:CHEN WANG,MENG-SHU LIU, DONG-QIN ZHANG, ZHONG-WEI JIN,1 GUI-MING PAN,BIN FANG,ZHI HONG,AND FANG-ZHOU SHU 发表日期: 2025



报告人:胡楠楠

文献标题: Full color visible imaging with crystalline silicon meta-optics


背景:硅由于其在绿光和蓝光区域的吸收系数较大,通常被认为不适合可见光应用。传统的超表面光学器件在可见光范围内面临挑战,尤其是色差问题,这限制了平面光学元件在全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内容: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超薄晶体硅超表面光学器件实现可见光范围内的全彩成像。采用逆向设计方法,优化了超表面光学器件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以实现宽带波长范围内的高性能成像。此外,研究还展示了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偏振复用功能,这对于需要高折射率材料的偏振光学来说尤为重要。研究者们使用商业可用的高质量硅-on-蓝宝石(SOS)晶圆,实现了单个超表面光学器件的全彩成像,几乎无损耗。通过逆向设计方法,研究者们优化了超表面光学器件的MTF,考虑了材料特异性的光学常数,以实现全彩成像。创新点:全彩成像突破:首次展示了单层晶体硅超表面光学器件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全彩成像能力,挑战了硅在可见光范围内应用的传统观念。逆向设计方法:采用MTF工程方法优化超表面光学器件的宽带性能,使其能够同时处理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红、绿、蓝(RGB)三个特定通道。偏振复用功能:通过打破散射体的对称性,实现了在单一孔径中超表面光学器件对不同偏振态的独立相位控制,为偏振复用操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文章结论:文章通过实验验证了SOS超表面光学器件在全彩成像中的有效性。研究者们成功展示了使用SOS MTF工程超表面光学器件进行全彩成像的能力,通过计算重建,该器件能够捕捉并保留红、绿、蓝颜色的特征和图像细节。启发:将此种彩色全息的机理应用到自己的现有工作中,实现彩色全息成像。



文献来源: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1888-w 作者:Johannes E. Fröch, Luocheng Huang, Zhihao Zhou, Virat Tara, Zhuoran Fang, Shane Colburn, Alan Zhan, Minho Choi, Arnab Manna, Andrew Tang, Zheyi Han, Karl F. Böhringer, Arka Majumdar 发表日期: 2025.6



报告人:刘高敬

文献标题:Atomically phase-matched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in a 2D crystal 二维晶体中的原子级相位匹配二次谐波生成


光学二次谐波生成(SHG)是一种非线性频率倍增过程,已广泛应用于显微镜、光谱学等领域。然而,由于SHG起源于二阶非线性极化率(χ(2)),只有非中心对称晶体才能产生强的SHG信号。随着对更小、更薄非线性介质的需求增加,研究人员致力于解决非线性晶体中的相位失配问题。二维(2D)范德瓦尔斯(vdW)晶体因其单分子层内的SHG极化特性,成为理想的非线性介质候选材料。不幸的是,这些vdW晶体在单层时表现出非线性,但在多层时由于恢复了反演对称性,通常无法产生SHG信号。研究内容为本研究探讨了3R晶体相的二硫化钼(MoS2)中的SHG。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到,由于3R晶体层中的原子级相位匹配非线性偶极子的建设性干涉,二次谐波强度与层数呈二次方关系。通过研究3R-MoS2中A和B激子跃迁的层演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由于晶体结构引起的显著电子结构差异,以及对称性和层堆叠对这些原子晶体非线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R-MoS2的SHG具有建设性,为开发原子级平整且可控厚度的非线性介质提供了一个平台。创新点一是研究人员首次在3R-MoS2中实现了原子级相位匹配的SHG,通过建设性干涉增强了SH信号。二是通过SHG光谱学研究了3R-MoS2中A和B激子跃迁的层演化,揭示了晶体结构和层堆叠对非线性特性的影响。三是展示了3R-MoS2作为一种可剥离的、原子级平整的、相位匹配的二维非线性晶体的潜力,为超薄非线性光学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文章结论为该研究成功测量了3R-MoS2晶体中多达六层的原子级相位匹配SHG。在1.77至1.84 eV和1.95至1.98 eV的SHG能量范围内,SHG强度与层数N呈N²关系。SHG光谱在1.77至2.30 eV范围内显示出两个强增强,分别对应于MoS2中的A和B激子,这些激子导致了N²依赖性的偏差。这些发现使得3R-MoS2的激子可以通过SHG光谱学在块体中进行探测,并为3R多型的TMDCs提供了一种全光学的层数确定方法。启发在于该研究为二维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需要超薄、高性能非线性介质的场景中。



文献来源: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16, 5, e16131 作者:Mervin Zhao, Ziliang Ye, Ryuji Suzuki, Yu Ye, Hanyu Zhu, Jun Xiao, Yuan Wang, Yoshihiro Iwasa, Xiang Zhang



报告人:高恩博

文献标题: Ultraviolet Interband Plasmonics With Si Nanostructures 硅纳米结构的紫外带间等离激元


硅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核心材料,因其在紫外(UV)光谱范围(约190-300 nm)内因强带间跃迁导致的负介电常数,展现出等离激元的特性。然而,硅在UV区域的等离激元行为,尤其是在纳米结构中的表现,尚未被充分探索。传统UV等离激元材料如铝等在工业中应用较少且工艺复杂,而硅凭借成熟的制造工艺具有显著优势。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在单晶硅薄膜(130 nm厚,生长于蓝宝石衬底)上制备四种基本纳米结构(纳米孔、纳米盘及其对应的二聚体)探索硅的等离激元特性。纳米孔显示出异常光学透射(EOT)型共振,纳米盘展现出局域等离激元共振,且随着结构尺寸增加共振波长发生红移。创新点是首次系统研究了硅纳米结构在UV区域的带间等离激元行为,验证了纳米孔和纳米盘的EOT及局域等离激元共振特性。文章结论为本研究展示了硅纳米结构在UV光谱中的强局域等离激元共振,包括纳米孔、纳米盘及其二聚体结构。硅纳米盘二聚体在1 nm间隙下可实现超过500倍的局域光强增强。启发在于可以尝试利用si或者Al等离激元增强ZnO光电探测器的深紫外区域吸收。



文献来源: Nano Lett, 19, 8040−804 (2019) 作者: Zhaogang Dong, Tao Wang, Xiao Chi, Jinfa Ho, Christos Tserkezis, Sherry Lee Koon Yap, Andrivo Rusydi, Febiana Tjiptoharsono, Dickson Thian. Asger Mortensen, and Joel K. W. Yang



报告人:颜培烨

文献标题: All-optical machine learning using diffractive deep neural networks 基于衍射神经网络的全光机器学习


光学神经网络利用光子载体实现人工神经网络光学计算,突破电子计算速度、带宽、能耗瓶颈。全光学衍射深度神经网络基于无源衍射元件构成前馈架构,多层衍射调制层模拟网络结构:衍射单元相位编程完成线性变换,自由空间衍射与非线性的叠加实现乘加操作和激活函数功能。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全光学衍射深度神经网络,通过设计多层衍射表面实现机器学习功能。输入光波在多个衍射层中传播,利用光学干涉和衍射执行计算任务。仿真实验验证包括:(1)手写数字分类(MNIST数据集);(2)时尚产品分类(Fashion-MNIST数据集)(3)成像功能,训练网络实现无透镜成像。物理实现通过3D打印多层衍射层,并在0.4 THz太赫兹波段进行实验测试。创新点:一是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基于纯光学衍射的深度神经网络,无需电子计算单元,所有推理过程在光速下完成,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和能耗比。二是通过神经网络设计相位调制层,物理实现通过3D打印。网络可扩展至数百万神经元,支持大规模并行计算。文章结论为实验验证了衍射深度神经网络的有效性:在MNIST数据集上,5层设计分类准确率达91.75%,3D打印版本实验准确率达88%;系统在噪声环境下表现稳健,分类任务受打印误差影响较小。衍射深度神经网络为光学计算提供高效平台,功耗低且支持高通量制造。启发在于该框架为全光学机器学习开辟新途径,尤其适用于图像分析、特征检测和实时分类任务。潜在应用包括集成到无透镜成像系统构建便携式设备,或结合非线性光学材料开发单片衍射深度神经网络。



文献来源: Science361,1004-1008(2018) 作者:Xing Lin, Yair Rivenson, Nezih T. Yardimci, Muhammed Veli, Yi Luo, Mona Jarrahi, Aydogan Ozcan



报告人:赵健


版权所有 ©  2019- 202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纳米物理与纳米器件实验室 N10 课题组 电话:010 8264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