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人员构成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实验设备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首页>> news>> 2023年5月组内文献阅读汇报



Spatially entangled photon pairs from lithium niobate nonlocal metasurfaces


量子纠缠具有广泛的基本物理效应,是量子成像、通信、信息处理和计算等各种应用的重要资源。在光学中,最常见的纠缠光子源是基于二次非线性材料中的自发参量下转换( SPDC )过程,该过程可以在室温下工作。产生的光子可以纠缠在横向和轨道角动量中,有效地进入大的希尔伯特空间。最近,人们利用微米尺度的非线性材料铌酸锂( LiNbO3 )薄膜实现了强横动量纠缠,然而这种致密性是以强烈降低的产生速率为代价的。这就引出了在超薄光学结构中高效产生空间纠缠光子的潜力这一具有根本性和实际意义的研究问题。在过去的十年中,具有亚波长厚度的纳米结构,即超表面,实现了非线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显著增强,这也给量子光学领域带来了进步。实验证明了通过纳米天线和超表面中的局域Mie型光学共振增强SPDC。最近的理论研究表明,使用具有非局域晶格共振的超表面可以进一步提高SPDC效率。 Andrey A. Sukhorukov团队展示了通过将InAs/GaAs 外延QD增益材料与微型 BIC 腔相结合,实验证明,在1570 - nm波长附近的通信波段,支持信号和闲频光非局域共振的超表面可以实现空间纠缠光子对的强增强产生。与未图案化薄膜相比,SPDC增强了450倍,符合偶然比( CAR )为5000,比迄今为止可能的值( 18 )高一个数量级,这得益于共振的非局域特性。这是制备与局域共振相比具有更高光谱和空间亮度的强纠缠量子态的基础。我们的实验通过违反经典的Cauchy - Schwarz不等式( CSI )证明了光子对的空间纠缠,证实了利用超表面制备高质量纠缠源的实际路径。 等。

SCIENCE ADVANCES. 8, eabq4240 (2022)



报告人:付朋


All-optical active THz metasurfaces forultrafast polarization switching and dynamic beam splitting


背景:小型化的超快可切换光学元件具有紧凑的尺寸和高速的响应,将成为下一代全光器件的核心。因此超表面已经成为迷人的亚波长平面光学元件和器件,用于光聚焦和全息应用。然而,这些装置由于其天然的被动反应而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 本文:介绍了一种集成有图案半导体内含物的有源混合超表面,用于太赫兹波的全光主动控制。在混合谐振器设计中,采用了一种可调的主动偏光分导率,从而实现了硅的动态光导率,因此在667 ps的时间尺度上实验证明了偏振态的超快调制和光束分裂比。除了此原型以外,该元设备应用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设计不同的基于超表面的主动平面光学元件(如用于光敏自动对焦相机的实时全息显示的超快变焦平面透镜等)。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18) 7:28


Spin-dependent properties of optical modes guided by adiabatic trapping potentials in photonic Dirac metasurfaces


光子系统中的类狄拉克色散使得模拟相对论自旋-1/2粒子的色散成为可能,从而发展了光子拓扑绝缘体的概念。尽管最近演示了各种拓扑光子相,狄拉克光子系统所提供的全部潜力,特别是它们模拟自旋自由度的能力(赝自旋,超越拓扑边界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 近期,来自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Alexander B. Khanikaev教授团队证明了具有光滑一维俘获规范势的光子狄拉克超表面可以作为有效波导,其模式携带赝自旋(图1A)。结果表明,由于两个贋自旋具有不同的场分布,空间变化的规范势不均匀地作用在两个贋自旋上,从而可以通过自旋来控制导模,这是传统光波导无法实现的(图1B)。 实验上,他们通过设计硅纳米光子超表面证明了这些导模的性质,并揭示了其独特的自旋相关辐射特性(图1C)。相反赝自旋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辐射寿命,对入射光的耦合不同,即光的非厄米自旋霍尔效应。同时,为了证明所提出的俘获机制对于狄拉克光子系统的普适性,他们基于dimerized photonic graphene和 Kagome lattice的两种具有反对称俘获势的谷光子晶体结构演示了谷极化导模的产生(图1D)。这些结构的特点是导模出现在光锥下方,因此不会出现辐射泄漏,这对于长距离传输或高品质因子的器件是有益的。因此,所提出的赝自旋依赖(包括能谷依赖)行为的方案可以在任何类型的狄拉克光子系统中实现。 本文所报道的模式spin-full特性将在片上量子光子器件中找到应用出口,其中量子信息可以通过光子赝自旋来进行编码。导模的自旋相关场分布和辐射寿命表明光子狄拉克超表面可以用于自旋复用,例如通过控制光学导模的自旋相关场分布和辐射特性,从而在光子芯片上选择性地控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对于极化声子、有源和非线性光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380-9


版权所有 ©  2019- 202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纳米物理与纳米器件实验室 N10 课题组 电话:010 8264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