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人员构成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实验设备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首页>> news>> N10组最新消息


祝贺N10组郑睿瑄、蓝文泽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郑睿瑄个人简介:郑睿瑄在物理所纳米实验室N10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真刻苦学习和工作,发表了多项文章与专利内容,完成了博士论文《三维超表面的微纳加工及光子角动量的调控研究》。2023年11月20日完成了博士毕业答辩,介绍了其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1.发展了FIB应力诱导技术并实现双向微纳结构的折纸制备,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计算和AFM的表面微观形貌测量确定了应力诱导的应力来源。

2.制备了红外波段工作的折纸超表面,利用Al-SRR双向折叠的本征手性结构实现了光子自旋态的分辨,实验上获得0.78的高圆二色性值;还通过控制氮化硅结构的双向折叠角度,在透过率保持大于95%时实现了全相位调制,并通过相位梯度设计和制备了具有线聚焦功能的折纸超透镜。

3.实现了基于高深宽比TiO2纳米鳍构成的超透镜,利用相位排布的空分复用实现了在可见光波段携带OAM光子的聚焦和主动变焦功能。


图1.郑睿瑄同学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照片


 蓝文泽个人简介:蓝文泽同学在博士期间围绕光子晶体微腔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核心问题,设计搭建了偏振、动量分辨的光谱系统,对微腔的结构设计、表征及其与二维体系激子的强耦合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发展了一种SiNx基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光子色散曲线、同频图、电磁模式分布和光子态的偏振等,为研究光子晶体结构中的新奇光子态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手段。

2.实验上证明了类石墨烯结构拓扑光子晶体动量空间中,远场偏振涡旋拓扑荷可以用来探测能带拓扑相变,并观察到手性的拓扑边缘态。

3.制备了单层WS2/复合二元光栅结构器件,并从实验上观测到该体系在室温下的准BIC模式与单层WS2激子的强耦合。


图2.蓝文泽同学与答辩委员会老师的合影


版权所有 ©  2019- 202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纳米物理与纳米器件实验室 N10 课题组 电话:010 82648197